木枪 → 木槍

木枪 → 木槍
佛在羅閱祇竹園精舍, 入城乞食。 忽有木槍, 迸在佛前。 心自念言, 此是宿緣, 我當受之。 眾見驚愕。 佛復心念: 現償宿緣, 使眾人見, 不敢造惡。 便踊身虛空, 去地一仞。 木槍逐佛, 乃至七由延, 槍亦隨之。 佛於空中化一青石。 厚闊十二由延, 佛立石上, 槍即穿石出在佛前; 又化地水火風, 各厚闊十二由延, 佛立其上, 槍亦穿過。 佛復上四天王宮, 次第乃至梵天, 槍亦次第而上, 至於佛前。 所過諸天, 與說宿緣。 佛復從梵天下, 至羅閱祇城, 槍亦尋下。 國人隨從, 看此因緣, 佛恐眾人見償此緣, 皆悶死。 是故佛語眾人, 各自還歸, 亦敕諸比丘眾, 各還房已。 佛便心念, 當償宿緣。 遂疊大衣, 敷座而坐。 即展右足, 木槍便從足趺徹過。 舍利弗等, 皆至佛所, 禮拜慰問。 為說宿緣: 往昔有兩部主賈客, 入海取寶, 後遇水漲爭船。 第二部主與第一部主格戰。 第二部主以鑹矛, 鑹第一部主腳過, 即便命終。 佛告舍利弗, 爾時第二部主者, 即我身是。 第一部主者, 今提婆達兜是。 我時鑹彼腳, 以是因緣, 受諸苦報。 今雖得佛, 由此殘緣, 故受木槍刺腳也。 (梵語羅閱祇, 華言王舍城。 梵語由延, 即由旬, 華言限量。 四天王者, 東方持國天王、 南方增長天王、 西方廣目天王、 北方多聞天王也。 梵語比丘, 華言乞士。 梵語舍利弗, 華言鶖子。 梵語提婆達兜, 亦云提婆達多, 又云調達, 華言天熱。 )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написать реферат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